专委会理事长迟福林:夯实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发展基础
近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建言改革——中改院30年的追求与奉献”新书发布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正式发布中改院30年改革研究成果《改革开放建言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言录》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理事长迟福林新著《迟福林改革研究文选》。
迟福林在新书发布会上说,加快构建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当前,产业基础薄弱仍是制约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突出矛盾,而缺乏产业集群、产业链条短是产业基础薄弱的症结所在。如2020年海南医疗健康产业增加值约为19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约为357亿元,占海南省生产总值的6.5%,巨大发展潜力还有待释放。
他认为,服务体系是海南自由贸易港产业发展与市场建设的核心要素。当前推进服务体系建设重在破解服务标准、管理、人才、平台等缺失的突出矛盾。关键是实现服务业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要突破,加快推进服务业领域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与国际对标。此外,要尽快实现免税购物、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
迟福林分析说,在疫情冲击全球经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吸引境外投资者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要抓住时间窗口期,聚焦自由贸易港政策落地见效,尽快取得吸引集聚企业与要素的先发优势。”他说。
针对市场流量亟待做大这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迟福林建议,把明显提高政策落地成效作为“一线”放开、做大市场流量的重要举措,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升自由贸易港政策落地效果。“采取多种举措明显提升政策落地成效,尽快取得更多早期收获,成为全岛封关运作前的重大课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国家建立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监管模式。国家支持探索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司法体制改革。
对此,迟福林认为,从当前现实看,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仍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关键。要着力推进行政、司法体制改革创新,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形成海南自由贸易港营商环境建设的突出优势。
专家介绍
迟福林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理事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理事长;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山东、海南等地方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的特聘教授。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中国发展研究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多项荣誉,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