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改革论坛网 论坛网-国际论坛

打造双循环交汇点的海南自由贸易港

时间:2021-11-03 08:44 来源:南方周末

编者按:10月31日,第87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分论坛召开,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发表《打造双循环交汇点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演讲,探讨新发展格局下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地位。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发挥独特地理区位与政策制度优势,积极吸引全球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打造中国与东盟两大市场的交汇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任务。

首先,主要市场何在?第一,14亿人消费大市场是突出优势。

一是14亿人消费大市场是吸引境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支撑和基础。

二是主要市场仍在国内。2021年上半年,海南新增企业7.77万户,其中外资企业仅995户,占比1.3%。

三是立足国内、走向世界。在区域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复杂变化等多种因素叠加的背景下,国际市场存在不确定性,海南要紧紧抓住国内大市场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服务于扩大内需的战略需求,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务实选择。

第二,发挥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更好服务国内大市场的需求。

一是服务于免税购物需求。免税购物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突出优势。2020年,在全球奢侈品市场销售额下降23%的情况下,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销售额同比增长103.7%,达到274.8亿元;同时,免税购物仍有较大市场空间。目前海南免税购物渗透率仅为20%,与韩国50%的水平仍有明显差距。若免税购物渗透率达到30%以上,将超过韩国2019年的历史峰值达到1600亿元。若使免税购物渗透率接近50%,海南将成为全球最大、最活跃的离岛免税购物市场。

二是服务于医疗健康需求。当前国内医疗健康市场需求不断增大。预计到2030年,我国居民医疗健康支出将达到17万亿元,但目前九成左右居民医疗旅游消费外流。海南要利用政策与生态优势,打好医疗健康服务这张“王牌”。若到2025年,海南吸引30%左右的医疗健康消费回流,将形成400亿美元的医疗市场。

三是服务国际化教育服务需求。海南要加快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若能吸引30%左右的境外留学生回流来海南接受国际教育,估计将带来约30万左右的留学生源。

第三,封关运作要有利于服务国内市场。

一是以高水平开放提升供给水平。新加坡在CPTPP中仅有29项(金融4项),香港在港澳自贸协定中仅有21项(金融5项)。建议对标新加坡、香港等,创新性落实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二是以“有效保障海南与国内市场的连通性”为目标设计“二线”。“二线高效管住”要以不降低与内地连通性为底线。例如,增设“二线”口岸,并实行“单一窗口”,通过实行差异化、精准化的监管,保障封关运作后海南与内地货物、人员、交通工具、物品等自由便利流动。

其次,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重点何在?第一,重在打造与东盟市场的联结点。

一是建立区域性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支持在海南适用《新加坡公约》等国际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建立区域性知识产权交易所,吸引东盟国家知识产权在海南开展定价、交易、融资等服务,并推动知识产权在海南或内地成果的转化。

二是建立区域性碳交易市场。通过建立海南碳汇交易市场,加强与国际碳汇交易市场的合作,助力区域内绿色发展。

三是建立区域性航运交易市场。建议对标新加坡管理服务标准,在洋浦筹建集航运资讯、航运交易、航运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的泛南海航运交易所;打造航运服务要素集聚平台,重点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信息服务、船舶交易、海事诉讼与仲裁等高附加值环节,构建高效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

四是筹建区域性金融市场。一方面,利用“支持符合条件的海南企业首发上市”政策,尽快出台行动方案;另一方面,利用“探索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等政策,尽快在海南开展个人跨境财富管理试点,建立区域性离岸财富管理中心。

第二,打造中国与东盟的产业联结点。

一是在海南建立面向东盟的热带农产品保鲜、加工、储藏、出口基地。

这要求海南充分发挥“原产地政策”优势。通过“零关税”和“原产地政策”进口东南亚国家的农产品在海南进行精深加工,使产品增值30%以上再免关税进入内地;其次,利用海南自贸港低税率政策。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建立一批集加工、包装、保鲜、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的农业产业化项目;然后,海南还应该扩大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将农业等纳入“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适用范围,并延长政策实施期限;最后,要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对到东盟开展农业种植、资源加工等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风险大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或一次性财政资金支持。

二是建立面向东盟的双边、多边旅游经济合作网络。加快三亚国际邮轮母港建设。创造条件,尽快开通面向东盟国家的邮轮航线,打造泛南海旅游合作圈;另外,建议率先与东盟岛屿地区开展邮轮旅游合作。在疫情稳定的情况下,推动实现客源共享和互送、邮轮航线的联合营销、邮轮旅游危机管理合作、人员入境相互免签、旅游人才联合培养等,构建双边多边旅游合作网络。

三是探索建立数字自由贸易区。充分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引导国内互联网企业在海南同东南亚国家共同建立跨境“数字自由贸易园区”“数字经济合作园区”“智能制造合作园区”等,开展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服务等项下的自由贸易;建立面向东盟的数据交易所。开展数字版权确权、估价、交易、结算交付、安全保障、数据资产管理等服务,打造面向东南亚的数据定价交易服务中心。

第三,打造中国与东盟人员往来联结点。

一是适时引进菲佣。在海南率先引入菲佣等技能型外籍劳工,为国际为国际化人才和海南中高收入家庭提供优质家政服务。

二是在海南率先探索开展职业技术移民积分制。开设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学习、实习、就业绿色通道。

三是探索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南亚智库联盟,推动实现民间交流长期化、机制化。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智库与东南亚国家智库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南亚智库联盟,开展合作研究、合作研讨、学术互访、访问研究、研究人员交流等。

最后,双循环连接点的突出矛盾何在?第一,在全岛封关运作前尽快推进自由贸易港政策落地生效。

一是拓展“零关税”政策适用范围。率先对标我国在RCEP中的关税减让表,研究细化“零关税”清单;推动日用消费品“零关税”正面清单尽快落地实施。

二是创新实施所得税政策。例如,对总部设在海南,主要业务在东盟国家的相关企业人才,将其在东盟国家开展商务活动的时间视为在海南居住时间,享受最高不超过15%的个人所得税政策等。

三是借鉴RCEP原产地规则推进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创新。适时将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政策由洋浦保税港区拓展到洋浦开发区全域;允许某些加工增值达不到30%但在海南使用了高新技术或关键工艺的产品,以“零关税”进入内地;争取支持将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环节纳入加工增值范畴等。

第二,形成有利于打造国内国际市场连接点的市场环境。

一是尽快取得国际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质性进展。政策是前提,服务是核心。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突出掣肘。要加快推进各类交易服务市场建设,逐步形成以金融为重点的国际服务平台;加快完善以仲裁为重点的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构建以公正、高效、权威为特征的法律服务体系;以会计审计、信用评级、投资咨询为重点加强国际化专业化服务供给,增强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区域总部企业的吸引力等。

二是建设完善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海南要建设对标CPTPP加快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例如,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研究形成竞争中性的制度安排,大幅减少地方政府干预资源配置的范围和幅度,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明确垄断企业在开展商业活动时,不得妨碍公平竞争原则;建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对侵犯产权与知识产权行为的惩治做出具体规定;形成包含破产保护在内的全生命周期产权保护的法律安排。

三是加快建立以法定机构为主体的行政执行系统。

第三,在重点服务贸易领域率先实现市场连接的重要突破。

一是争取将海南打造成为中日医疗健康合作区。在海南建设中日医疗健康合作区,并与日本共建医疗健康合作区,对已在日本通过标准评估的药品与医疗器械,可自动获得认证,无须开展临床试验直接在海南使用;开展健康服务标准制定合作。实现与日本健康服务行业管理标准、规范化技术和程序及市场监管执法标准的直接对接;实现海南与日本药品、器械、设备、人员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充分利用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特殊政策、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征关税政策等,尽快开展中高端药品、器械、设备等生产合作。

二是建议与香港联手共建免税购物产业链、供应链。海南可以引入香港免税商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与消费者保护制度体系。实现琼港免税商品的快速通关、监管互认、联合采购、合作营销等;也可以与香港联手共建以中高端免税商品为重点的国际消费品交易中心。

三是建议建立海南-新加坡服务贸易全面合作区。一方面,要建立与新加坡接轨的服务业管理标准体系。制定面向新加坡的“单向标准资格认可清单”,在明确底线标准的前提下,在医疗、健康、教育、金融、旅游等领域实现与新加坡管理标准、资格认定的全面对接;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港口运营、人才培养等领域尽快形成具体合作项目清单。支持海南重点园区同新加坡相关自由贸易园区通过委托经营、合作管理等方式开展战略合作。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