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改革论坛网 论坛网-专家观点 迟福林

迟福林倡议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智库联盟

时间:2021-12-11 16:44 来源:中国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王振红)“当前,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的挑战,倡议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智库联盟,围绕发展、合作、交流的某些重要课题开展合作研讨,搭建以智力支持为突出特点的区域合作平台。”12月11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中国-东盟高级别智库论坛”上作特别演讲时表示。微信图片_20211211164318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当前,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阶段。以打造重要开放门户为目标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战略枢纽与交汇点。依托地缘优势与高水平开放的政策制度优势,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在促进中国-东盟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合作交流中发挥特殊作用。迟福林指出,“在这一大背景下,中改院与相关智库倡议建立开放性、网络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智库联盟,旨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中提供智力支持、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

海南自由贸易港将成为中国-东盟全面合作交流的重要枢纽与交汇点

迟福林认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在连接两个市场、促进人文交流中发挥独特作用。”海南与东盟各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不仅具有面向东盟最前沿与地处RCEP中心以及背靠超大规模中国市场等优势,也具有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优势。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重要平台,加强中国与东盟深层次、多领域、高标准的地区合作,有利于更务实的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迟福林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有条件成为中国与东盟市场的重要连接点。”例如,吸引国内高水平企业在海南建立面向东盟的总部基地,并促进企业“走出去”。以统筹产能合作与服务贸易为重点,与东盟联手打造分工合理、稳定安全的区域产业链与供应链。与此同时,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与RCEP叠加的有利条件,吸引更多的东盟企业来琼投资,并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重要跳板”功能,助力东盟企业开拓中国国内大市场。

“海南自由贸易港有条件成为中国与东盟商品与要素双向流动的大通道。”迟福林表示,一方面,依托海南区位优势以及背靠14亿多人国内大市场的优势,用好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政策及“零关税”、原产地政策等,强化物流体系建设及与东盟国家口岸间的协调合作,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对中国-东盟跨境供应链发展的促进、服务作用;一方面,在高水平经贸规则压力测试中积极吸引国内外要素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中转、交易、配置、集聚,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在中国-东盟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服务功能。

“海南自由贸易港有条件成为中国与东盟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迟福林指出,通过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和停居留政策,全方位开展与东盟各国的人文交流活动,构建官民并举、多方参与的人文交流机制,拓展与东盟国家文化体育、教育培训、旅游会展、人才培养、医疗健康、技术合作,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同时,依托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重要平台,建设开放性的中国与东盟区域性人文交流中心。

在中国-东盟全面合作交流发挥智库作用

“中国与东盟都面临着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谋篇布局的重大课题,这为智库的智力支持提供重要机遇。”迟福林指出,区域智库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区域合作议题下的战略对接、政策沟通、人文交流等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例如,结合各国的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合作开展贸易、投资、金融及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环保等地区内合作交流的重大课题研究,共同策划合作示范项目,为地区合作与各国发展的政策决策提供重要参考;通过常态化交流,发掘经贸合作潜力,探讨并提出地区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以及各领域的具体合作方案,为中国与东盟、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提出前瞻性、行动性政策建议。

“倡议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智库联盟,就是要在促进区域内智库优势互补的同时,构建国际合作研究网络,消除知识和信息壁垒,在交流互鉴中有效提高自身国际影响力与智力支持能力。”迟福林表示。

为中国-东盟全面合作提供智力支持、搭建平台

迟福林倡议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智库联盟,为中国-东盟全面合作提供智力支持、搭建平台。

他认为,可以为促进产业对接与市场融合提供智力支持,“例如,适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新趋势,合作探讨打造涵盖种子研发、种植、包装、运输、加工、储藏等的跨境农业产业链的具体方案与务实举措;适应东盟部分国家工业化进程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共同挖掘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石油化工、电气设备、新能源汽车等产能领域的合作潜力;适应区域内服务型消费需求的增长,共同研究设计基于统一标准的服务供给体系与平台;适应经济数字化转型趋势,共同设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规划与路线图。同时,适应中国与东盟产业对接与市场融合需求,共同开展在海南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可行性研究等重要课题。”迟福林说。

“为服务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智力支持,适应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大趋势与中国-东盟服务贸易一体化的实际需求,共同开展差异化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设计、服务业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对接路线等方面的合作研究。”迟福林表示,例如,适应数字贸易发展的新趋势,针对区域内数字经济治理规则不健全等突出矛盾,合作设计区域内关于跨境数据流动和数据本地化等核心议题的统一规则。同时,可就海南自由贸易港如何发挥地区内双向贸易投资枢纽与平台作用开展联合研究与研讨。

迟福林认为,“当前,面对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的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以智库合作为先导的人文交流进程明显滞后,迫切需要形成地区内外智库共同参与的开放性、机制化的学术交流合作机制。同时,海南自由贸易港有人员进出自由便利、信息流动安全有序及面向东盟交通往来便利的突出优势,有成功举办20年博鳌亚洲论坛的经验,有条件打造以智库联盟为主要载体的交流合作平台。”

“推动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智库联盟,需要得到各方智库负责人的支持,需要各方智库的广泛参与。中改院将积极为这一平台建设提供相关条件和服务。”迟福林表示,如举办机制化智库论坛、合作建立RCEP能力建设中心、围绕发展与合作的重大课题共同开展协作研究、合作推进互访讲学深化智库交流等等。

据悉,“中国-东盟高级别智库论坛”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共同主办,在北京和海口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

 

首页
相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