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加快构建以种子为重点的植物新品种权法治保障体系
新华社客户端4月27日电(记者 罗江)26日,“海南自贸港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与发展论坛”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举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会上表示,加快构建以种子为重点的植物新品种权法治保障体系,是强化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是海南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具体行动,更是形成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建设突出优势的重大任务。
↑迟福林在论坛上发言。
迟福林指出,在发展与冲突成为未来相当长时期全球突出矛盾的特定背景下,粮食安全成为国家统筹安全与发展战略的重大任务。在俄乌冲突及西方制裁等因素的严重冲击下,全球粮食安全风险将会明显提升。我国实现以种子安全为重点的粮食安全,其紧迫性、战略性全面凸显。
据统计,我国育成的7000多个农作物品种中,70%以上都经过南繁加代选育;海南每年有来自全国29个省份的700多家科研单位、种子企业,7000多名科研人员从事南繁工作。迟福林指出,从资源优势看,强化以种子为重点的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体系建设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建设的当务之急。从战略层面看,强化海南种子安全与种业发展将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重要作用,并由此扩大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
迟福林建议,强化以种子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赋予的自贸港法规制定权,在《种子法》框架下,争取在封关运作前,率先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较为完备的种业知识产权法规体系与服务保障体系,并在全链条管理、种业综合管理行政体制创新、种子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种子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等领域实现重要突破,形成以种子为突出特点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规体系与管理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种业中心与种子知识产权保护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