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建议河南依托4条“丝路”,打造RCEP域内粮食加工中心
RCEP下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
8月23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鹤壁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现代化建设论坛暨第十五届中原智库论坛在河南鹤壁举办。
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签定,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农产品相关贸易在RCEP成员国贸易中占有较大比例,RCEP全面实施对农产品贸易将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如何用好RCEP规则,牢牢抓住时代机遇,加快推进“强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给出了他的看法。
建议河南打造RCEP域内粮食加工中心
迟福林认为,用好RCEP规则,关键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关于目前的自贸规则利用率,他给出数据:2023年一季度,河南企业出口的RCEP规则利用率提升到9.91%,但与发达国家自贸规则利用率相比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因此,他建议河南全面加强粮食加工业企业RCEP知识培训与普及,建立面向企业的RCEP公共服务平台,为粮食加工企业提供原产地规则利用、关税减让、产业链布局建议等信息咨询服务,明显提升企业对RCEP利用能力,支持粮油企业做大做强。
同时,他建议河南要打造RCEP域内粮食加工中心,并给出了具体分析。
迟福林介绍,RCEP低关税、快速检验检疫等政策显著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带来了明显的红利。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居于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战略枢纽,依托空中、陆上、网上、海上4条“丝绸之路”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有着良好的航空物流网络。充分用好航空物流优势,尤其是利用郑欧班列东盟(郑州-越南)国际货运线路、跨境电商等通道和物流优势,形成与RCEP货物贸易等规则的叠加,可为粮食加工业的转型升级创造重要条件。
建议加速全球布局,助力河南粮食加工业企业走出去
同时,迟福林认为,要推动粮食加工企业在RCEP区域内合理布局。
比如,可以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相关政策,尤其是“两个总部基地”的政策,把河南粮食加工业与东盟丰富的热带农产品对接起来,在海南进行深加工,打造农产品加工基地;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的相关政策,推动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叠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粮食加工业,实现河南粮食加工业企业走出去的重大突破。
还可以利用RCEP首次为中日韩提供自贸平台的机遇,吸引日韩等资金与技术,提升粮食加工业水平。具体来说,可借鉴日本的丸红、三菱等企业经验,在全球布局粮食全产业链,经营粮食生产、收购、流通、加工等方面,通过集团化、专业化运营,显著提升粮食贸易的运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