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从“总体方案”到“封关运作” 新时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成型起势
原标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从“总体方案”到“封关运作”
新时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成型起势
◎记者 刘逸鹏
“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意味着海南全岛由‘境内关内’向‘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的转变,也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由起步阶段向实质性运作的转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迟福林认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实施至今已近5年,总体来看,海南自贸港以贸易投资自由便利为核心的政策制度体系基本成型,自由贸易港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封关在即
政策红利正不断释放
上海证券报:如何从关键数据来验证海南自贸港建设从“总体方案”到“封关运作”这一阶段的总体成效?
迟福林:海南自贸港自“零关税”政策实施以来,截至2024年12月,已惠及企业467家,减免税额28.9亿元。同时,在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开放政策利好下,海南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海南对外贸易跃上新台阶,货物贸易从2020年的933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2312.8亿元,年均增速达35.34%;服务贸易从2020年的185.03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458.17亿元,年均增速达35.28%。
新设外资企业数量逐年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海南省新增外资企业2072户,同比增长19.77%,目前来琼投资者已遍及99个国家和地区;涉外收支规模达1086.3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跻身全国中等以上梯队。
多方合力
助力核心政策加速落地
上海证券报:加紧推进核心政策落地是今年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当前,核心政策落地进展如何,下一步应加快推进哪些核心政策?
迟福林: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海南自贸港的核心政策,就是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设计,实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资金、人员、货物、信息的自由流通。
下一步,应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重点核心政策落地。一是加紧推进以金融、数据为重点的“一线”开放政策落地成效,建立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和数据跨境流动安全有序的制度体系。二是加紧推进以加工增值30%货物内销免关税为重点的“二线”政策优化。例如,将在海南的生产性服务投入纳入增值计算范围,在海南率先全面实施RCEP原产地完全累积规则等。三是加紧推进以税收为重点的普惠政策落地。例如,2025年内尽早出台岛内居民购买进境免税商品正面清单,拓展已实施的三张“零关税”清单覆盖范围,推进“零关税”政策向负面清单过渡等。
应对挑战
打造引领新时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上海证券报:海南如何在封关后既融入国际规则,又保持与内地市场的紧密联动?
迟福林: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要服务于打造重要开放门户的战略目标,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市场重要交汇点。这需要以自由便利为原则,以“一线放开”为首要目标,以“二线管住”为重要保障,实现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突破。需要明确,“一线放开”是自由贸易港的应有之义,也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首要目标;“二线管住”不是“管死”,而是要在更好服务“一线放开”的同时,保持海南与内地市场的顺畅联通。
同时,如果要实现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既融入国际市场、又保持与内地市场的紧密联动,需要以自由便利为基本原则,形成封关运作的操作性方案。在“一线放开”方面,要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新趋势,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例如,除个别货物外,其他货物进出“一线”不设限。在“二线管好”方面,重点对进口“零关税”货物、进口许可管理货物等经海南自贸港进入内地进行海关管理;对经“二线”进出内地的国内居民仍按国内流通管理。要在防止与打击走私的情况下,实现国内企业到海南、国内人员到海南的完全便利。
上海证券报:与国内其他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相比,海南自贸港的特殊意义与战略定位何在?如何将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全球自由贸易枢纽”,特别是成为中国深化东盟经贸合作的关键支点?
迟福林:海南自贸港与国内其他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都需要推进高水平开放。但是,两者有本质区别。海南自贸港是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其“零关税、简税制、低税率”等核心政策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最高水平开放形态不仅体现在贸易及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也体现在行政等制度集成创新领域,更重要的是在中国高水平开放格局中的独特位置,其根本目标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这才是海南自贸港的发展前景。
如果要实现上述目标,下阶段,一方面,海南自贸港应依托海南地处中国面向东盟最前沿的地理优势,以及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的经济优势,用好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政策及“零关税”、原产地政策等,强化物流体系建设及与东盟国家口岸间的协调合作,提升海南自贸港在中国-东盟跨境供应链中的促进、服务作用。
另一方面,海南自贸港要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优质要素的中转、交易、配置大平台。积极吸引国内外跨境要素在海南自贸港内中转、交易、配置、集聚,提升海南自贸港在中国-东盟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服务管理功能。
上海证券报:在美国挑起全球范围贸易战的背景下,海南自贸港该如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迟福林:面对美国以所谓“对等关税”挑起的全球范围贸易战,我国坚定实施了反制措施,并发出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捍卫自由贸易的声音。海南自贸港作为我国高水平开放的战略举措,在反制美国“对等关税”、促进和维护全球和区域自由贸易进程中将发挥特殊作用。
首先,面对全球自由贸易新形势,自由贸易港在促进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其次,东盟在地缘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东盟已经连续6年成为海南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海南自贸港有条件成为面向东盟、中东等重点区域最重要的单边开放新前沿。最后,海南自贸港在中国推进以东盟为重点的区域自由贸易中发挥战略枢纽作用。
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之年。建议海南自贸港通过全面实施“零关税”形成开放优势;服务我国自主开放、单边开放,打造面向东盟、中东等重点区域的单边开放新前沿;主动对接CPTPP等,加快打造我国制度型开放新高地。
原文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494153?d=134ff2e&channel=weixin&time=1744590334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