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以百万亿元“投资于人”,形成消费拉动增长新局面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2024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对拉动消费起到一定作用,但目前仍存在一个突出矛盾: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持续下降、消费信心不足的问题尚未有大的转变。
如何实质性破解这个矛盾,形成内需引领、消费拉动增长的新局面?
根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我国的政府工作任务,首先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基于此,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提出,全面“投资于人”,正是未来10年我国经济实现4%-5%增长的重要基础。
“释放14亿人消费潜力重在‘投资于人’。适应以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为重点的需求结构变化大趋势,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社会保障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居民消费意愿不足、消费信心减弱的突出矛盾,将形成充分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动力。”
“投资于人”,即适应国内需求,将资金资源投入到人的需求、人的发展和人的保障上。迟福林表示,根据初步测算,全面“投资于人”,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80万亿-100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包括:
第一、投入20万亿元,基本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第二、投入30万亿元,初步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三、2025-2035年投入30万亿元,改造现有城市基础设施。
消费新时代,消费潜力的释放对投资具有决定性影响。迟福林指出,要通过“投资于人”使服务型消费成为主导性消费,使消费成为我国未来10年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
“未来,若我国将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用于公共消费专项卫生支出,将带动12万亿元的私人消费。若以百万亿‘投资于人’,将充分释放14亿人的消费潜力,并将明显提升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
迟福林表示,我国“投资于人”相对滞后与城市化水平偏低直接相关。他提出要以新型城镇化为主要载体,实现消费与投资的相互促进,全面释放总需求。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破解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突出矛盾;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作为释放消费的主要载体;通过结构性改革的突破,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
迟福林进一步强调,必须有效发挥国有资本在“投资于人”中的重大作用。对此,他提供了多方位的解决思路:
首先,划拨10%-15%的国有资产“投资于人”,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截至2023年底,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371.9万亿元。若将10%-15%的国有资产投资于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估计投资规模将达到30万亿-50万亿元。
其次,发挥国有资本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中的特殊作用。建议将“投资于人”的城市化建设作为发挥国有资本战略支撑作用的重大任务,加大对城市群、都市圈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同时,以国有资本跨区域、跨城乡自由流动,影响社会资本投资和布局,促进各类生产要素有序转移承接和高效流动,形成与城市群相适应的产业集群。
最后,发挥国有资本促进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特殊作用。例如,国有企业主导的各类产业园区要将业务主要限定在土地一级开发上,二级市场对民间资本全面放开。
“中国正在为建立惠及13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做出巨大努力。这将对中国人类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是2008 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08》中的一句话,迟福林用它来阐释当前消费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以人为中心的结构性改革,需要以人为中心的投资结构。在当前背景下,这样做能够全面提振消费信心,全面提振消费预期,尤其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格局、新局面。”
原文链接:https://www.infzm.com/wap/?source=101&source_1=205795#/content/291693